发布时间:2019-12-30
针对自然资源部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发布《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2019年10月24日,中砂石协会和中砂石骨料网报道了《重磅|矿山修复的春天来了!自然资源部提出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可对外进行销售》,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随着征求意见结束,日前,自然资源部发布了正式文件——《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
对地方组织实施的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类矿山的修复,因削坡减荷、地质灾害隐患等修复工程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可以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
确有剩余的,可对外进行销售,由县级人民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销售收益部用于本地区生态修复,涉及社会投资主体承担修复工程的,应保障其合理收益;
加强对涉及废弃土石料处置项目的监管,防止各类违规违法问题的发生。
当前,我废弃矿山数量,责任主体灭失情况严峻,部分矿山修复费用甚至远高于矿山开采上缴的地方财税,修复废弃矿山难度大!如何矿山修复的成本,并让修复企业收支平衡,成为当前矿山修复的热点、难点!尤其是对废弃矿山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制备砂石骨料的销售“合法性”问题,亟待解决。《意见》的正式发布,为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政策支持,矿山生态修复将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取之于山,用之于山”。矿山修复的春天真的来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各司局:
为解决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现实矛盾多、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按照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构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要求,坚持“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政策激励,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制定本意见。
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据实调查矿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合法性。对已有因采矿塌陷确实无法恢复原用途的农用地,经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核实并征得土地权利人同意,报自然资源部核定后,可以变更为其他类型农用地或未利用地,涉及耕地的据实统筹进行核减,其中涉及基本农田的按规定进行调整补划,并纳入土空间规划。耕地核减不免除造成塌陷责任人的法定应尽义务。
市、县级人民编制土空间规划时,应考虑历史遗留矿山和正在开采矿山的废弃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水资源平衡状况、地质环境安和生态保护修复适宜性等,尊重土地权利人意见,结合生态功能修复和后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等需求,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原则,合理矿区内各类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优化土利用格局,为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创造条件。
历史遗留矿山废弃有建设用地修复后拟改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在符合土空间规划前提下,可由地方整体修复后,进行土地前期开发,以公开竞争方式分宗土地使用权人;也可将矿山生态修复方案、土地出让方案一并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同一修复主体和土地使用权人,并分别签订生态修复协议与土地出让合同。历史遗留矿山废弃有建设用地修复后拟作为有农用地的,可由市、县级人民或其部门以协议形式修复主体,双方签订有农用地承包经营合同,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
对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中的集体建设用地,集体经济组织可自行投入修复,也可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复后土空间规划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出让、出租用于发展相关产业。
各地依据土空间规划在矿山修复后的土地上发展旅游产业,建设观光台、栈道等非性附属设施,在不占用基本农田以及不破坏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不影响地质安的前提下,其用地可不征收(收回)、不转用,按现用途管理。
各地可依据土空间规划,利用矿山修复后的有建设用地发展教育、科研、体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产业,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有关规定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鼓励土地使用人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矿山修复后的有建设用地可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应。
各地将正在开采矿山依法取得的存量建设用地和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建设用地修复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后,可参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其中,正在开采的矿山将依法取得的存量建设用地修复为耕地及园地、林地、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的,经验收合格后,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可用于同一法人企业在省域范围内新采矿活动占用同地类的农用地。
在符合土空间规划和土壤环境质量要求、不改变土地使用权人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并按市场价补缴土地出让价款后,矿山企业可将依法取得的有建设用地修复后用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用途。
对地方组织实施的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类矿山的修复,因削坡减荷、地质灾害隐患等修复工程新产生的土石料及原地遗留的土石料,可以无偿用于本修复工程;确有剩余的,可对外进行销售,由县级人民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销售收益部用于本地区生态修复,涉及社会投资主体承担修复工程的,应保障其合理收益。土石料利用方案和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要在科学评估论证基础上,按“一矿一策”原则同步编制,经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
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矿山企业、社会投资方、公众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修复企业诚信档案和信用积累制度。要矿山修复形成的耕地及其他农用地质量达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对列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在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之前,不得调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加强对涉及废弃土石料处置项目的监管,防止各类违规违法问题的发生。
各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重大政策问题,及时向部报告。
本文件期5年。
自然资源部
2019年12月17日
相关新闻/NEWS
已有2632人成功参与
细节问题可微信交流:18336065555